來花蓮工作滿三年了。今年台灣本土疫情正式爆發,對工作和生活產生了一些影響。
人生第一台重機 – Honda CBR650F
當年剛來花蓮時就有想過要騎重機了,不過一來工作還不穩定,環境也不那麼熟悉,所以先買了一台白牌檔車 Yamaha YZF-R15 V3 過過癮。其實能騎車的時間也沒有太多,上下班距離短,了不起就是去街上用餐,長途一點的只有值班週留在花蓮的假日,但也不能騎太遠,另外有時忙,有時天氣不好之類的,兩年多下來,騎不到七千公里。
今年五月疫情開始後,業務量下降,空閒的時間變多了,又開始想東想西,覺得應該趁機先把大型重機的駕照考起來,不騎也沒關係,不過拖著拖著,就到九月去了。老實說這時疫情也告一段落,業務量又回升,時間好像也沒那麼多,但忘了是受什麼刺激,就去報名了,果然還是需要點動力,時間擠一擠就有。練車和考試都還順利,在十月初拿到駕照。
自架 Misskey instance 拿回資料自主權
最近 Elon Musk 把 Twitter 買下來後,好像亂搞了一陣,隨意大砍員工、亂關門之類的,Twitter 上一片風聲鶴唳,覺得遲早會被他玩到倒掉,掀起最新一波逃難潮,至於逃到哪呢?最知名的就是 Mastodon 這種聯邦式的 microblog 服務。
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有註冊過 g0v.social 這個 g0v 台灣人社群自架、感覺相對有規模和保障的的帳號,最近也開始比較活躍地使用。不過只要是資料在人手裡,總是沒辦法確保站點會不會倒掉,多年經營付諸流水。就像 blog 要自架一樣,認真考慮起自架一個 microblog 服務。
難做的兩側 PTCD
有驚無險地做完一個兩側的 PTCD。
IHD 雖然有漲,但病人的 liver 長得很怪,很高位,很多進針點都被骨頭擋住,可以的進針的角度又很不 friendly。定位時,甚至找到 nipple 下方的進針點(不過後來沒採用),而且病人 weak,也沒辦法配合呼吸。
尤其是左側,probe 斜到快要六十度吧!看得不清不楚的,還好有做成。
有 pneumothorax 的 CT-guide biopsy
之前被刺過,所以已經有 pneumothorax,本來想先抽一抽再 biopsy,但又怕抽完位置跑掉,還是直接進針試試。
這種已經有 pneumo 的 lung 刺起來的手感會有點不同,如果針是慢慢前進,有時候會像推氣球一樣把 lung 推開,所以我會在感覺到 pleura 後,猛力一刺,讓針可以穿過 pleura。
運氣還不錯,角度是對的,後續就和一般沒有 pneumo 的差不多。
從 Aorta 和 SVC 之間進針
做影片做上癮了。
胸內怕 lung cancer 化療打一打變成 abscess,希望可以擺個 drain,試著從 aorta 和 SVC 之間進針,不過抽不出什麼 fluid,而且 wire 似乎可以從 tumor 走進 trachea 裡,所以只留了微量的檢體,drain 就不擺了。
有時會想,如果術前有跟病人 inform 可能傷到 aorta,有 die on table 的 risk,他是不是就會拒做了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