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cOS 是有原生支援 mount WebDAV 的,在 Finder 下用 CMD + K connect server 就可以,但最近一直遇到問題:如果資料夾裡有很多檔案,我的情境是有 >1000 個圖檔,做一些檔案操作,例如移動到另一個資料夾,整個 Finder 就會卡住,而且常會沒辦法 umount,也沒辦法關機,要整台筆電按電源鍵強制關機。
Computer
Evernote 轉 Notion
轉換原因
1. Evernote 要錢,Notion 免費
最近看到 Evernote 要調整 plan 的消息,想想自己也不是那麼常用,覺得好像可以不需要再負擔這筆開銷 (750 NTD/年)。
我的 Notion 帳號是它剛推出在推廣時,用學校 email 申請的,所以等同於免費使用 Pro 版(原價 4 USD/month,不過以我目前的用量,就算是一般 Free 版也是足夠的。
2. Evernote 同步太慢
另一個想跳的原因是 Evernote 最近一直很慢,每次想快速寫個筆記,光是打開 App, 等他同步,實在等太久,靈光一閃的 idea 都不見了。連刪除資料的同步也很慢,在 A 電腦用 web 版(還不是 Desktop App 喔)把記事本刪掉,在 B 電腦開 web 版居然不是同步的,等它更新還要一則一則來,超級慢。😠
3. Evernote 很難複製筆記內的圖片
第三個原因是 Evernote 的 App 設計的很怪,沒辦法 copy 圖片貼到其他地方,很不方便。不過這一點 Notion 也是只能用點開 Original 然後再到瀏覽器裡去複製,稍微好一點點。
在 AHK 以 Acc 控制 Chrome 裡的物件
之前有用 AutoHotKey 在網頁裡填寫表單資料,只是很簡單的 Send 文字,Tab 改變輸入格,Space 勾選 checkbox,然後再 Enter submit 表單,但不知道從哪一版的 Chrome 開始,沒辦法用 space 鍵來 toggle checkbox,只好每次勾選完後再手動送出,很不方便。
一開始想查有沒有其他鍵盤快速鍵可以 toggle checkbox, 查到的都是舊方法已經失效,後來發現這篇 “Re: Check if the checkbox is checked (in chrome)“,看到解決的契機,如果能用 AHK 來控制網頁裡的元件,除了能解決 toggle checkbox 的問題,還可以精準填寫資料到正確的 <input>
裡,不需預先點選輸入格,或點錯格造成自動化失敗。
用 Firefox Container 隔離網站間的資料存取
一直以來我都是以 Google Chrome 為主力瀏覽器,但最近發現一個 Firefox 的殺手級功能 — 容器分頁功能 — 非常適合對跨網站間資料蒐集有疑慮的人,值得整個跳槽過去。
『你可以將工作、購物或個人的網頁瀏覽分離清楚,而不需要一直登入登出、清除瀏覽歷史,或同時使用多個瀏覽器。』 ~ 容器分頁功能 | Firefox 說明
改 AHK 的 Trigger Key 避免影響輸入焦點
延續使用 shell 的習慣,從剛開始接觸 AutoHotKey 以來一直都是用 Tab 鍵來當作觸發鍵,缺點是如果沒有 trigger 成功便會改變輸入 focus,例如跳到一個 button 上,如果打得很快又按到 Space 或 Enter 時,造成意外點到 button 的情形。最近不勝其擾,開始研究解決方案。
在 Windows 10 上安裝 cx_Oracle
安裝 cx_Oracle 不像一般的 Python Package 那麼直接,pip install
就好,得先裝 Oracle Instant Client,還要有相對應的 Visual Studio redistributable,照理說應該是照文件走就可以才對,但我還是遇到 Microsoft Visual C++ 14.0 is required
的錯誤,另外下載 Build Tools for Visual Studio 2019 才解決,筆記一下。
PotPlayer 搭 Bluesky 利用 AMD Fluid Motion 補幀
AMD Fluid Motion 是一種硬體影片補禎技術,可以讓原本為 24p 或 30p 的影片補到 60p 使得畫面看起來更加流暢,實際效果可參見一些測試比較,相信看過的人都會被流暢的畫面所震撼。
因為要用 CUDA 做 deep learning 的關係,所以我的主顯卡是 NVIDIA 1080Ti,其硬體夠強,加上我的 CPU 也不弱,理論上也是可以用軟體的方式來達到補幀的效果(例如 madVR,其實也用過一陣子,覺得效果沒有想像中的好),但還是想體驗 Fluid Motion 的威力,所以之前趁特價入手了一張 RX560 專門看影片用,以下記錄如何混用 N+A 卡設定 PotPlayer 搭 Bluesky 利用 AMD Fluid Motion 補幀。
以 AutoHotKey 自訂 ShuttlePro v2 功能
ShuttlePro v2 通常是影音工作者在用的輸入工具,不過用在放射科醫師的閱片工作上也蠻不錯的,主要是它有個可以設定不同速率的外環, 扳著旋鈕就可以依照設定的速率滾動 CT 之類的影像,減少重複滾動滑鼠滾輪這個動作造成的職業傷害,但官方的設定程式其實有限制,重複的頻率沒辦法設得很細(如下圖),例如每秒兩次的下一級就是五次,再來就是十次,變化有點大,時間久了當然也習慣了,但總覺得不能細調有點可惜(我就想要每秒滾 2.5 次不行嗎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