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續使用 shell 的習慣,從剛開始接觸 AutoHotKey 以來一直都是用 Tab 鍵來當作觸發鍵,缺點是如果沒有 trigger 成功便會改變輸入 focus,例如跳到一個 button 上,如果打得很快又按到 Space 或 Enter 時,造成意外點到 button 的情形。最近不勝其擾,開始研究解決方案。
Programming
以 AutoHotKey 自訂 ShuttlePro v2 功能
ShuttlePro v2 通常是影音工作者在用的輸入工具,不過用在放射科醫師的閱片工作上也蠻不錯的,主要是它有個可以設定不同速率的外環, 扳著旋鈕就可以依照設定的速率滾動 CT 之類的影像,減少重複滾動滑鼠滾輪這個動作造成的職業傷害,但官方的設定程式其實有限制,重複的頻率沒辦法設得很細(如下圖),例如每秒兩次的下一級就是五次,再來就是十次,變化有點大,時間久了當然也習慣了,但總覺得不能細調有點可惜(我就想要每秒滾 2.5 次不行嗎?)
在 GitHub commit 上加上 GPG 簽章
Alright, got GPG signing on my GitHub commits!
— Kenneth Reitz ? (@kennethreitz) 2017年11月25日
其實 GitHub 老早就開始支援 GPG,不過因為不是必要條件,所以一直沒在意,最近看到有大神在講這件事,想說不然也來設定看看好了。
PopClip Extension – Markdown Table Formatter
最近因為又寫了比較多一些的 blog,有時候會用到表格來呈現,而 markdown 格式的表格要對齊也是有點麻煩,所以通常會用一些小工具來輔助,譬如有 online 的 table generator,而我之前多是在 Atom 裡面編輯文檔,所以用的是 markdown-table-formatter 這個 package 來輔助,但如果不是在 Atom 裡編輯,就會麻煩一些,所以拼裝了一個 PopClip extension 來幫我處理這部份。
好久沒用的 Perl script – 反轉檔名
今天去拿了幾卷沖掃好的底片回來,果然又有幾卷被掃錯了方向,也就是說應該由前往後掃的,卻被由後往前掃,當然在 Lightroom 裡,只要在檢視裡把依檔名排序改成降冪就可以解決顯示順序的問題,但如果是從資料夾裡直接看,順序不對看得就很痛苦,好久以前就有這樣的困擾,所以用 Perl 寫了一個 script,可以把檔名編號反轉。例如:
錯誤的順序: 76320001.jpg 76320002.jpg 76320003.jpg 76320004.jpg ↓ ↓ ↓ ↓ 正確的順序: 76320004.jpg 76320003.jpg 76320002.jpg 76320001.jpg
看了一下檔案最後編輯的日期是 2011-5-28,已經是快六年前的事了,因為也好久沒有沖掃底片了,有點忘了上次執行它是什麼時候,但沒想到這個 script 還可以正常運作,系統可能都更新好幾次了,也是讓我有點訝異的地方,為了怕以後電腦重灌還是資料不見之類的,放一份到 Gist 上,順便做個記錄。
話說我現在根本完全看不懂 Perl 究竟是在寫什麼鬼了啊! XD
學會活動日曆轉 Google Calendar 的爬蟲
放射線醫學會的網站上其實有個學術活動的日曆,但總覺得每次要連上去看有點麻煩,想把它整合到平時就有在用的 Google Calendar 裡,曾經問過學會有沒有提供 Google Calendar 的格式,說是沒有,後來也是不了了之,所以乾脆自己做了一個 crawler,把資料爬下來後再丟上 Google Calendar,有需要的人歡迎自取。
在 PttChrome 中使用 Noto Sans Mono CJK 字體的修正
今天忽然心血來潮,把 PttChrome 的字體換成前幾天發現的 Noto Sans Mono CJK 看看,結果版面有些跑掉(如上圖),所以研究了一下要怎麼修正。
小小的改了一下 PTTChrome
▲ PTTChrome 本身是一個架在 GitHub Page 上的網頁,必須搭配 Chrome extension 才能運作
PTTChrome 是一個 Chrome 的 extension,基本上是用瀏覽器的 javascript 來實現 telnet 或 SSH 的連線,好處是在不同平台都可以支援,一套 Chrome 跑天下,自從慢慢把瀏覽器重心從 Firefox 轉到 Chrome 上後,就一直是用這個來上 PTT 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