彈撥藝術節之二 琵琶大師喜相逢

今天是我去聽的第二場音樂會,不過卻也是彈撥藝術節的最後一場了,其實還蠻神奇的,剛巧聽到頭尾。今天之所以會去聽,主要是想見見一些只會在CD上出現的大師,像劉德海、湯良興等,說不定我這輩子只有這麼一次機會能聽他們的演奏了,所以也不管曲目究竟是不是有興趣的,票先買了再說。

不過我時間似乎有點估錯,快速的吃完晚餐,搭上捷運,趕到中山堂時剛好七點半,就在服務人員準備把大門關上的前一刻衝進場,也幸好趕上,不然錯過了劉德海的第一首曲子,應該會很怨歎吧!不過因為太晚入場的關係,前半場只好坐在後面,雖然說離我原先買的位置也沒差太遠啦!^^a

第一首是「謹奉禮」,道教音樂聽得不是很懂,不過只覺得,劉德海真的是風度翩翩,像個溫文儒雅的紳士,看他彈琴也是一種享受,不同於之前看的楊靖,這是一種可以撫慰人心的感覺,另外琴的音色感覺很溫和、圓潤。聽著聽著,忽然可以體會之前上吳香達老師的課時,袁主任對他的崇敬,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尊敬,不知不覺的就是會想窮盡一切的形容詞,來像大家介紹這樣一位前輩泰斗,雖然我不是彈琵琶的,但看了劉老師的演奏,我真的也想竭盡所能的讚美他,我再也不覺得這種行為是諂媚或是阿諛奉承。

第二首「菩提歌」是劉老師自己的作品,旋律現在已經記不得了,但當時的感覺是非常好的,算是蠻喜歡的一首曲子。其中有一段泛音的表現,聽了讓我很感動,或許有機會能再找這首曲子來聽聽看吧!

接著換王正平老師上台演奏,王老師的琴音感覺比較剛毅些,另外他的坐姿也不像劉老師有點側坐,而是直接正對著觀眾。第三首「梨雲春思」裡面有一段用了很多推弦的技巧,讓曲子聽起來有點像古箏演奏的感覺。

第四首「琵琶隨筆」是一首比較現代的曲子,裡頭節奏的變化較多,也用了一些特殊的技巧,例如一開頭用右手拍弦的演奏方式漸進式的帶入主題,營造出一個很棒的氣氛,裡頭也用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程,聽起來具有現代感,有一段聽起來就像水滴叮叮咚咚,十分有趣,另外有一段王老師直接把琵琶橫抱,不只如此,還用調弦的方式演奏,其實我看了是還蠻擔心的,如果弦軫轉鬆了或是沒調回來,待會不知道要怎麼彈,不過幸好我的擔心似乎沒有發生就是了。這首也是我蠻喜歡的一首。

接下來輪到湯良興老師上台,他也是用側坐的方式。第五首「琴曲二首」是改編自兩首古曲《關山月》、《酒狂》,當聽到酒狂的旋律時,實在非常興奮,難得有一首比較熟悉的旋律… XD 琵琶表現的酒狂,與先前聽到古箏、古琴的版本,又有很大的不同,之前說古箏豪邁,古琴搖擺,而琵琶呢?感覺比較清淡,像是小酌微醺,裡頭還是可以感受到一些不得志的哀愁,但似乎比較理智些,或許這個情緒和調調比較適合現在的我?不過說真的,如果要符合曲義的話,可能還是古箏版的比較有味道。

第六首「新編寒鴉戲水」感覺是江南絲竹風格,輕輕鬆鬆的,加花的感覺。

第七首「長風歌」是湯老師自己的作品,開頭和結尾的部份,我可以感覺到一股有如交響曲般的氣勢排山倒海而來,這也是我第一次這麼清楚的感受到,以前小時候學國樂時,老師大力稱讚琵琶的表現力的感覺。另外有一段人工泛音掃弦的部份,感覺很晶瑩剔透。

趁著中場休息時,我趕緊換回屬於自己的位置,幸好沒有被人坐走,省了一些麻煩,順便環顧一下四周,倒沒有見到什麼認識的人,還蠻可惜的。

下半場的第一首「青羽綠簑衣」是王老師的作品,當然也由他來演奏。前奏用左右手交互的擦拭的琵琶的面板,感覺好像是一個穿著簑衣的漁人,在斜風細雨中回到自己的住所,正用手撥拭著簑衣上的雨水。樂曲相對來說也是比較現代的,裡面節奏的起伏更大,狂暴到寧靜,又走向熱烈的結尾,自己的心情就像被音樂揪著走似的。不過我覺得這首曲子比較可惜的是第二段採用了很單純、古典的旋律,感覺跟曲子其他部份所要呈現的內容似乎有點落差。不過音樂會結束後,看到外頭擺著CD王老師的獨奏專輯,還是決定買一張回來繼續欣賞。

第二首「東海漁歌」是湯老師的作品,改編自日本民謠,很明顯的可以聽出當中的日本風。另外當中有一段左手的撥弦讓我十分驚豔,不過或許要現場看到才會被他的技巧所震懾吧!

第三首「弦子韻」也是湯老師的作品,不過這首比較沒有特殊的感想。

接著又輪到劉老師登台。第四首是劉老師的作品「鄉土篇」,主要選了「磨坊」、「風鈴」、「木鴨」、「躲耍人」,(大陸的名詞?!看不懂),感覺演出十分的流暢,旋律就像門前的小溪般,輕輕鬆鬆的流瀉而過,其中一段用了絞弦的技巧,感覺就像是小鼓打著節奏似的,忽然想起,童年的回憶裡似乎也有類似的作法呢!最後結尾的部份,更是逗得全場觀眾,劉老師用右手做了一個如同指揮般的收尾手勢先把音止住,再作勢將音樂扔向左手的撥弦,就像是變魔術一樣的神奇,我真是越來越崇拜他了… *^_^*

最後一首曲子是「十面埋伏」,原本安排是劉老師演奏,不過因為他的脊椎受傷,因此拜託王老師幫忙,雖然覺得有點小可惜,但他敬業的演出精神,還是博得全場觀眾的掌聲。十面埋伏也算是超級名曲了,不過感覺跟我想像中的有些不同,大概是我平時搞錯首了吧! XD

安可曲先由湯老師彈了三個小片段的組曲,接著王老師彈了哥哥爸爸真偉大的變奏曲,全場觀眾聽得也是挺樂的,第三首是劉老師彈「飛花點翠」,雖然我對旋律不是很熟悉,但我只感覺到一種中國文人講求的內斂,或許這真的需要年齡、歲月,或是充足的人生歷練才能夠體會和展現的吧!或許我是不是應該繼續努力往這個方向去追尋,去邁進,期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夠擁有劉老師這種令人敬佩的風範呢?

2006.04.20 (補)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