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竿繞一圈

介壽公園旁的一處廢棄哨所?
DSC_0359

從稜線往清水方向看去,遠方還可以看到福澳港
DSC_0360

遠眺福澳港旁的大字碑
DSC_0362

在梅石附近的交通局公車處
DSC_0364

在梅石附近的神農山莊
DSC_0365

路旁的野花
DSC_0366

路旁的野花
DSC_0367

在神農山莊附近的梅園,現在季節不對,梅樹還光禿禿的一片
DSC_0369

黃花岡烈士紀念碑
DSC_0373

山線的里程碑
DSC_0374

南竿唯一的民用加油站
DSC_0377

聚英路的路標,是一條通往山隴的小路
DSC_0378

還山路的路標,也是一條通往山隴的小路
DSC_0380

環山路的坡蠻陡的,原則上我們不可能從這條路經過
DSC_0384

中華電信南竿營業處,在山隴和牛角之間的鞍部上
DSC_0385

往山隴的大馬路
DSC_0387

連江縣政府就在山隴
DSC_0388

連江縣政府門口就是一個蔬菜公園
DSC_0389

介壽堂
DSC_0390

越南小吃的雞肉河粉
DSC_0391

寶利軒的建築蠻特別的,他們的手工麻花和繼光餅真是讚
DSC_0392

一群島休的阿兵哥,中午時間在涼亭下休息
DSC_0393

馬中運動場的外側
DSC_0396

介壽公園的舞台
DSC_0397

介壽公園也有規劃兒童遊憩區
DSC_0398

噴泉的水龍頭,不過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開
DSC_0399

介壽沃口的標誌
DSC_0405

介壽獅子市場,清晨會有菜市場,不過島休很難這麼早過來
DSC_0407

介壽公園旁的一處廢棄哨所?
DSC_0410

介壽公園的大舞台,蝙蝠造型
DSC_0411

馬祖高中蓋在小山丘上,有著面海的六星級宿舍
DSC_0412

馬祖高中運動場一景,話說這片山坡地看起來還挺恐怖的
DSC_0415

介壽沃口旁的白馬尊王廟
DSC_0416

從沃口回望山隴
DSC_0417

南竿介壽公車站,算是東側的起點
DSC_0419

家家戶戶掛國旗,馬祖人還真愛國啊!
DSC_0420

這應該是帶洗軍服的服務
DSC_0422

晾在一旁曬太陽的木製水桶
DSC_0424

藏身在山隴民宅中還有一座白馬尊王廟
DSC_0425

往白馬尊王廟的大紅招牌就掛在路上
DSC_0426

曾經被火吞噬的老房子

巡迴醫療 – OPD Time

從第一次返台前就一直有聽到要出去巡迴醫療的風聲,果真在返台的那一週開始實施了,而我也恰好就這麼跳過了兩三週,不過既然都回來了,還是得出去看一看才是,這禮拜也成了巡迴醫療週。

其實這個巡迴醫療跟我們原先預期的有些不同,因為院上門診業務量不高,所以我們便想出了個方法(以免被上面的人嫌說醫官過太爽),就是到南竿的各個村落去開個小醫療站,去幫村民量量血壓啦!衛教一下也不錯,說不定還有機會看到馬高妹的診,喔喔喔…主要還是可以出去透透氣,不用一直關在院裡,只不過呈報到上頭去,結果變成了我們要到各個單位去看阿兵哥。(女兵好少啊!) Keep Reading

寒流騎小折

小折來了幾天,除了第一次島休搬去北竿騎了一趟之外,就一直被擺在牆角,老實說,一年下來島休能有幾次,算起來 c/p 值真的很低,想到這一點,也顧不得什麼招搖不招搖,外面寒流有多冷,副院長同意讓我運動時間去外面騎,就衝了!

話說當天還真是冷,沒記錯的話應該只有十二三度吧!我很擔心的準備了手套,還把頭巾拿出來圍在脖子上,考量到上坡應該會很熱,身上只穿了冬季的運動服裝就出門了。 Keep Reading

北竿

平水尊王廟 - 威鎮海疆牌坊
DSC_0091

馬祖長途通信中心
DSC_0092

正在施工中的縣醫新大樓
DSC_0093

在楞線上眺望牛角
DSC_0094

眺望牛角一景
DSC_0095

眺望枕戈待旦和蔣公銅像
DSC_0096

小白船出航囉!北竿就在眼前
DSC_0099

這位軍人老哥心中的悲痛,應該跟剛摔機不久的我差不多吧?!
DSC_0104

靠岸的小白船
DSC_0106

跑南北竿之間的是吉順系列小白船
DSC_0107

北竿港務大樓正面觀
DSC_0109

北竿的垃圾桶都做成酒甕狀
DSC_0110

北竿港務大樓內的介紹地圖
DSC_0113

北竿港務大樓內天花板的海鳥裝飾
DSC_0114

海鳥裝飾
DSC_0116

海鳥裝飾特寫
DSC_0118

在碼頭旁邊巡邏的海巡署人員
DSC_0120

平水尊王廟前的牌樓正面寫著 — 白紗勝境
DSC_0121

平水尊王廟門前的葫蘆造型香爐
DSC_0122

香爐旁邊站了四隻烏龜石雕
DSC_0125

葫蘆側面雕有三藏騎白馬(?)
DSC_0126

平水尊王廟 – 威鎮海疆牌坊
DSC_0128

平水尊王廟正面
DSC_0129

平水尊王廟
DSC_0130

廟門口龍頭龜身雕塑
DSC_0132

廟門口的龍頭龜身雕塑,上面的史略石刻還做成書本的樣子
DSC_0134

從正殿往牌坊方向看
DSC_0135

位於白沙的平水尊王廟
DSC_0136
DSC_0139

坂里的一座小型天后宮
DSC_0140

位於坂里的三太子廟
DSC_0141

路旁的廢棄民宅
DSC_0142

過去的反共標語被人刮去了
DSC_0143

這裡的路窄,為了公平起見,只好規定單雙月得停不同側
DSC_0146

路旁的廢棄民宅也是需要重新整修的
DSC_0147

坂里國小
DSC_0148

老房子的牆上留有過去的生活公約
DSC_0149

正在整修中的老房子
DSC_0150

北竿遊客中心
DSC_0152

坂里國小的背面
DSC_0153

坂里國小後頭就是坂里沙灘,還設有淋浴間,非常貼心

小 D 遇難記

話說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把可愛的小 D 運過來,第一次的島休當然就要往外衝啦~去哪好呢?就是北竿啦~沒想到,這第一次出征,卻是我小 D 苦難的開始。

當天早上還悠哉悠哉的騎著小紅(其實上坡一點也不好騎)到中華電信去了一趟,想多辦個門號來讓我的 K530i 有發揮之處,資費方案選得是很快(事後證明根本是不懂亂選),但挑號碼卻花了不少時間(結果根本沒在接的電話,號碼現在就忘了 =.=),眼看快要錯過整點的船班,急忙衝向福澳港,(手忙腳亂的同時,小折就會特別難折 =.= 莫非定律第 101 條),到櫃台買了票,又急急忙忙的衝上船,好不容易安頓妥當後,船也開了。 Keep Reading

燒塔真靈驗?

鐵板燒塔節據說是個從元朝末年就留下來的傳統,當時為了驅除蒙古人,設定在中秋時分,以燒塔為信起義,後來慢慢流傳下來,反而形成一個象徵把過去不吉祥的事物燒去,帶有除舊佈新的傳統習俗。

今年很幸運的在馬祖過中秋,雖然因為颱風之故,燒塔節的活動延了幾週,但也正巧讓我反倒有機會躬逢其盛。 Keep Reading

還是中了莒光心得報告

從衛校開始,每個禮拜五的莒光課都成為令人緊張的時刻,因為實在不喜歡被點起來發表心得,大家也都知道莒光園地裡的節目有時實在是枯燥乏味,硬是要上台發表心得實在會要人的命,幸好在衛校的幾週都僥倖的躲過了。

來馬祖後,老實說看莒光園地的機會並不非常多,時常會有些任務要出勤,不然就是留在值班室,雖然還是很乖的把電視切到華視,有沒有認真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,畢竟沒有被點到名的危險,要是又沒有超正女主角的單元劇,很難專心保持清醒的。 Keep Reading

合富兩樣情

外島放假其實是一件蠻特別的事,除了每個禮拜固定一天的島休日外,第二天會累積起來,成為返台假(不過對義務役來說,這個叫做「省親假」!),放假的方式也不是隨心所欲,原則上一次是要放兩個禮拜的,為了這樣的放假模式,軍包民船的「合富輪」便成了我們收放假的一大交通工具。(一般民眾搭的是臺馬輪,另一大當然就是飛機啦~)

話說這回是我第一次返台,想說趁著東北季風還沒起來時趕快搭合富回去,早上集合點名時,現場的軍官好像沒幾個,心裡正竊喜著「沒幾個比我大,應該就不太會被管啦!待遇應該也會比較好吧?」,沒想到領到的船票居然是「富室」!而且還是第三舖,也就是最上舖! Keep Reading

返馬 – 我恨延航

理論上現在我應該在台灣海峽上,這回沒有一群嫩醫官作陪,烏雲遮蔽,可能也沒有星空可賞,甚至我扛了一輛又大又重的腳踏車,思索該怎麼處理掉佔據我狹小床位的吉他,理論上這是現在這個時間點應該發生的事。 Keep Reading

帶著小折去苦行

這三天真是徹底的體會到「小折實在一點都不小」。

上次到台中去時自己開車,小折擺在後車廂,當我把車子停在中榮停車場,然後騎著小折到愛買附近逛逛時,心裡一度很滿意這樣的交通模式,可是這幾天完全不一樣,因為小折幾乎是在我的肩膀上度過的。 Keep 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