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rowse Tag

底片

來北部後第一次洗底片

底片

來北部後第一次洗底片,被照相館的服務流程嚇到了,不僅費用比之前台中高雄低,處理的速度更是快,昨天送去,今天上午就通知我可以下載照片了,沒錯是下載,他們還有自己的雲端,不用燒光碟也不用帶自己的隨身碟去 copy(但為了拿回底片,還是得再跑一趟就是了),沖掃品質也 OK,目前體驗覺得相當不錯,應該會再去光顧。

這批的數量不多(才四卷),滿意的也少(拍得不好,不是沖掃的問題),現在幾乎是要出國,而且還得是自己一個人出國,才有機會拍底片了,而且有了新相機後,數量應該會再持續的下降,防潮箱裡的底片機們,真的快要變成純收藏用了呢!

好久沒用的 Perl script – 反轉檔名

今天去拿了幾卷沖掃好的底片回來,果然又有幾卷被掃錯了方向,也就是說應該由前往後掃的,卻被由後往前掃,當然在 Lightroom 裡,只要在檢視裡把依檔名排序改成降冪就可以解決顯示順序的問題,但如果是從資料夾裡直接看,順序不對看得就很痛苦,好久以前就有這樣的困擾,所以用 Perl 寫了一個 script,可以把檔名編號反轉。例如:

錯誤的順序: 76320001.jpg 76320002.jpg 76320003.jpg 76320004.jpg
              ↓            ↓            ↓            ↓
正確的順序: 76320004.jpg 76320003.jpg 76320002.jpg 76320001.jpg

看了一下檔案最後編輯的日期是 2011-5-28,已經是快六年前的事了,因為也好久沒有沖掃底片了,有點忘了上次執行它是什麼時候,但沒想到這個 script 還可以正常運作,系統可能都更新好幾次了,也是讓我有點訝異的地方,為了怕以後電腦重灌還是資料不見之類的,放一份到 Gist 上,順便做個記錄。

#!/usr/bin/perl -w
use File::Copy;
use utf8;
use strict;
my $usage = "Usage: $0 from to.";
if (not defined $ARGV[0] or not defined $ARGV[1]) {
die "$usage\n";
}
my $from_no = $ARGV[0];
my $to_no = $ARGV[1];
if ($from_no !~ /^\d+$/ or $to_no !~ /^\d+$/ or $from_no >= $to_no) {
die "$usage\n";
}
my $len = (length $from_no > length $to_no ? length $from_no : length $to_no);
if ($len < 2) { $len = 2; }
my $pattern = '%0'.$len.'d';
my @files = <*>;
@files = sort @files;
my $range_pat;
for my $ii ($from_no .. $to_no) {
$range_pat .= (sprintf '%0'.$len.'d', $ii).'|';
}
chop $range_pat;
@files = grep {m/.?($range_pat)\.jpg/i} @files;
my $i = 0;
my @files2;
for my $f (@files) {
my $rep = sprintf "%0".$len."d_", $to_no - ($i++);
$f =~ m/^(.*)(\d{$len})(\.jpg)$/i;
my $new_f = $1.$rep.$3;
push @files2, $new_f;
move($f, $new_f) || die "move: $!";
}
$i = 0;
for my $f (@files2) {
#my $rep = sprintf "%0".$len."d", $from_no + ($i++);
$f =~ m/^(.*)(\d{$len})_(\.jpg)$/i;
my $new_f = $1.$2.$3;
move($f, $new_f) || die "move: $!";
}
view raw rev_no.pl hosted with ❤ by GitHub

話說我現在根本完全看不懂 Perl 究竟是在寫什麼鬼了啊! XD

2014 美國之旅的一些底片

老實說,這些底片已經洗出來都大半年了,但一直擺在硬碟裡不太想去處理,主要的原因是,不知道為什麼許多卷都是 under exposure,帶了那麼重的設備,花了那麼多的時間,卻拍出這麼多失敗的照片,真的很灰心,但失敗歸失敗,既然花了時間,還是把照片整理出來。

Camera: Fujifilm GF670 Professional

Keep Reading

Fujifilm GA645


▲【Fujifilm GA645 正面掀蓋

對不起,我的失心瘋又發作了。

雖然在明年去歐洲前一定會買,但實在還是比預期的早買了一些,尤其還是在我的銀行存摺首度下降到只剩四位數的這個月。(當然我是事後才驚覺的 @_@)

Keep Reading

鳥達暗房 – 沖片初體驗

之前 run CS 的時候,意外發現許多前輩也都有玩過攝影,那時學長還告誡,如果想玩黑白攝影,還是得自己沖片放像才會有趣。本來覺得不大可能,沒那個閒工夫…沒想到,我還是走到這一天~

Keep Reading

鳥達暗房 – 器材篇

都用 Kodak 的,感覺比較一致啦
▲【全套沖洗液】都用 Kodak 的,感覺比較一致啦

其實我買器材的順序有點詭異。

首先,藥水是在 infoto 買的,當初也沒特別研究,所以請老闆一次把所有需要的東西都給我,大概花了一千多元。 Keep Reading

Film 08 – Solaris FG Plus 400

24 mm, f/11, 1/500, 0/-. Film: Solaris FG Plus 400.
▲【光 @ 麟趾山】24 mm, f/11, 1/500, 0/-. Film: Solaris FG Plus 400.

雖然 ISO 400 的底片比較貴,但為了試試效果,還是用了。

最大的感覺就是,好粗的顆粒啊!不用說最新的 DSLR,那顆粒大概跟我十年前買的 300 萬畫素小 DC 的 ISO 400 差不多吧!

Keep Reading

Film 05 – Solaris FG Plus 100

這次 try 了一卷沒聽過牌子的底片 Solaris,還蠻便宜的,不過因為拍不完的緣故,所以 cover 到一點澳門的行程,究竟是因為過了 X 光機才讓底片的發色變得有點怪還是它本來就這樣,就不得而知了。XD

50 mm, f/2, 1/30, 0/-. Film: Solaris FG Plus 100.
▲【靠右站立 @ 桃園機場】50 mm, f/2, 1/30, 0/-. Film: Solaris FG Plus 100.

Keep Reading

Film 04 – Agfa B&W APX 100

80-200mm, f/5.6, 1/125, 0/-. Agfa B&W APX 100.
▲【光輝 @ 東海大學】80-200mm, f/5.6, 1/125, 0/-. Agfa B&W APX 100.

等了一個多禮拜,第一卷黑白底片終於沖好了,話說拍黑白的又貴,沖片的速度也慢,好像不怎麼划算噢! Keep Reading

  • 1
  •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