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片後製歷程

最近雖然唸書唸得有點心煩意亂,不過每天趁著唸書的空檔修圖也是修得心煩意亂,修到後來就像連續拍了很多照片一樣無奈,都會問自己:「有什麼好修的?我到底在幹什麼?」來講講修圖的一些感想好了。

其實剛拿到 DSLR 時是完全不修圖的,全然相信相機的性能、測光,反正 jpeg 直出,怎麼說效果都比過去的 DC 好很多,不過說不修也是有點誇張,有時候看不爽的照片,還是會在 Picasa 裡按一下 “I’m Feeling Lucky” 看看我是不是真的這麼 lucky。

後來某一次心血來潮,想說都用了 DSLR 怎麼不試一下 RAW 檔的威力,一試之下發現就算是不處理直接用 RAW 檔轉 jpeg,畫質也是比機身直出的好,所以後來就全部改拍 RAW 檔了,也因此去買了一張新的 SD 卡。

有了 RAW 檔當然就要軟體來轉啦~以前最常用的 Picasa 也讀得到 Nikon NEF 檔,但讀出來顏色就是不對,”I’m Feeling Lucky” 點了一百次也不 lucky,也去試了 GIMPplugin,讀出來還是跟 jpeg 直出的顏色不一樣,就是有哪麼一點不討喜,最後不得已,只好還是拿 Nikon 自家軟體 PictureProject 來轉。(不是 CaptureNX 唷~我不用盜版軟體的。)

PictureProject 的功能很陽春,只能簡單的調整曝光、銳利度、飽和度,開檔案也很慢,平均一個檔案開到可以讓我調整大概要花七八秒鐘吧!(不過再怎麼慢還是比 CaptureNX 快多了。)而且它有個跟 “I’m Feeling Lucky” 類似的功能 — “Auto Enhancement”,Auto 下去還真的比完全沒修美了些,好像增加了對比,立體感都跑出來了。雖然動作慢,反正我就批次讓它跑,去洗個澡吃個飯回來也跑得差不多吧!

這個習慣維持了好一陣子,直到有一天我發現 Auto Enhancement 在某些極端的環境中,(例如昏暗的 KTV 包廂之類的),會很蠢的把飽和度調到爆炸,再加上 D-lighting 這個功能並不會 auto 執行,我開始改用手工一張張修,這也開始了修圖的地獄輪迴,每次拍完照回來想到要修圖,還沒開工都已經開始覺得頭大。

連續外調的那兩個月,我開始受不了這種沒效率的工作方式,再加上開始對白平衡不準的厭惡,而 Nikon 軟體中唯一可以調整白平衡又是免費軟體的 ViewNX 跑得跟 CaptureNX 一樣慢,我開始找尋替代方案,經過了 WMQ 學弟的推薦,我暫時拋棄了「不用盜版」的原則,改用 Adobe Lightroom 搭配 Photoshop CS3 來後製。

每次在轉檔時總是一股腦度爛各家公司留一手的態度,為什麼不能把 RAW 檔的格式公開,讓大家都可以得到漂漂亮亮的圖,不用侷限在該公司的爛軟體呢?為了有漂亮的顏色和立體感,我還是得先進 PictureProject 慢慢修,之後再用 Lightroom 微調白平衡,感覺時間只有越花越多,三月的照片加上四月初去墾丁拍的春吶,我一直到四月中才全部處理完,整個外調都在弄照片是怎樣?!

這回去日本的照片實在太多,原本打算循著這樣的模式一張張處理,等待的時間切割了我僅有的唸書時間,我開始轉變態度:「其實沒有比較,根本看不出來那麼一點點的對比差異吧!花那麼多時間弄照片,又弄不出所謂的毒照,又何必浪費時間呢?」處理到後期,我改成由 PictureProject 批次去處理顏色,之後直接進 Lightroom 調白平衡、曝光和細節的部份。

這樣似乎比以前快上不少,不過依舊得花不少時間才能處理完相片,總算總算在今天,該處理的相片都處理完了,距離日本歸國也將近「一個月」!

這真的是一件很恐怖的事!

2008.06.25

Leave a Reply